首頁 >> 關于我們>> 新聞資訊>> 養(yǎng)殖學院
養(yǎng)殖學院返回首頁
影響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營養(yǎng)因素
瀏覽次數:0 更新時間:2015-07-27 10:14:19
影響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營養(yǎng)因素
一、 能量因素對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影響有哪些?奶牛從出生到周而復始連續(xù)不斷產犢和產奶,能量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關于犢牛生長發(fā)育期間對能量的需求及其成年后對產奶和繁殖的影響,發(fā)達國家的諸多研究已取得突出進展,基本否定了60余年來已成定式的傳統飼養(yǎng)理念和模式。犢牛智能飼喂系統研發(fā)成功并逐步推廣,就是集這些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具體物化反映。上海牛奶集團不失時機、緊跟國際犢牛飼喂新潮流、及時投入巨資引進27套犢牛智能飼喂系統,這一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舉措,必將造成雪崩效應,引發(fā)我國犢牛飼喂新模式新技術新理念的新一輪工業(yè)化革命!限于篇幅,本文不就此展開討論,以后將會有專文論述。本文只簡要概括能量因素對6月齡至產犢的育成牛以及成母牛的繁殖影響。
1. 能量因素對6月齡至產犢這一期間的育成牛影響有哪些?
(1) 正常生長發(fā)育的目標
發(fā)達國家目前要求育成牛日增重0.7-0.8公斤,12-14月齡體重達到380公斤后進行配種,24月齡分娩,分娩體重達到540公斤,西方相當一部分奶牛場眼下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困難。但對我國絕大多數奶牛場來說,要實現這一目標仍有待努力、尚需時日。原因緣于:在育成牛飼養(yǎng)領域匱乏具有豐富實戰(zhàn)經驗并且確實能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合格領軍者;六月齡以前飼喂理念、技術和方式落后(包括忽視犢牛培育、開食料質量差、奶量飼喂不足等等),導致斷奶重和早期生長發(fā)育增重均不足,因而影響后期生長發(fā)育;對六月齡后育成牛疏忽管理、給予較差飼草料等等。讀者可以大概估算一下:六月齡后育成牛的飼料轉化率低于10%,如需維持日增重0.7-0.8公斤,在滿足最大干物質采食量條件下,應該供給怎樣質量的飼草料?
(2) 推遲初情期
如能量供給不足,性成熟將明顯滯后。對輕度能量不足的育成牛,如能及時提供平衡日糧,則可使其繁殖功能恢復正常。
(3) 發(fā)情紊亂
如能量供給不足,會使育成牛發(fā)育受阻,長成僵牛,發(fā)情周期紊亂,受胎率低下,直檢常發(fā)見幼稚卵巢。如處嚴重饑餓狀況下,則發(fā)情周期停止。
(4) 飼喂過度
一般要求體膘不要超過3.75。如飼喂過度致體膘超過3.75,則會造成受胎率不高,難產增加和第一泌乳期奶產量下降。
(5) 維持正常體膘
育成牛配種前體膘應達2.5-3.0;妊娠檢查時體膘3.0;妊娠后期體膘3.0-3.25。頭胎牛既要產奶又要繼續(xù)生長發(fā)育,任務非常繁重,故而維持正常體膘非常重要。許多頭胎牛產后不發(fā)情,認真追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 產前未維持正常體膘,體況過差。
● 產后能量負平衡狀況較嚴重并且持續(xù)時間較長。
● 分娩時未及時助產。一般來說,每延滯助產10分鐘,將導致產后發(fā)情推遲2日。這當然又是另一個主題,此處不深入討論。
2. 能量因素對成母牛的繁殖影響都有哪些?
能量因素對成母牛繁殖的影響國內外專家既往已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過,此處概括如下。
(1) 依據泌乳階段的不同,成母牛的體膘應始終維持在2.0至3.5之間。低于2.0會致繁殖功能受損,延滯產后發(fā)情和配種,情期受胎率降低9%以上;高于3.5,則會與過肥妊娠育成牛相似,造成難產增多和分娩后代謝障礙。
(2) 干奶期不能掉膘,否則產后容易發(fā)生代謝障礙和繁殖功能受損。
(3) 泌乳后期體膘應達到3.0-3.5;干奶和分娩時要求體膘為3.25至3.5;分娩后至首次配種,體膘下降不可超過1分;如在分娩后1周內體膘下降超過1分,則會嚴重影響產后繁殖功能的正?;謴?。如產前體膘達到要求,則可有效抵消產后能量負平衡的影響,使產后繁殖系統功能重建過程及早順利完成。
(4) 眾所周知,產后8-10周干物質采食量達到最高,但泌乳高峰出現在產后4-6周。因此,產后4-7周奶牛能量代謝處于負平衡狀況。如負平衡狀況延長,則產后首次排卵延滯并導致低情期受胎率。
(5) 產后日糧中如添加2-3%的脂肪(如過瘤胃脂肪或全棉籽)可增加能量濃度和干物質攝入量,從而活躍卵巢功能和提高情期受胎率,這在我國許多奶牛場已廣為認知和實踐。此外,產后日糧中添加酵母和小蘇打也可提高采食量,間接改進繁殖功能。
(6) 產后體膘下降不嚴重,并且日糧干物質與產奶比為1:1.6以上(即1公斤干物質可置換1.6公斤奶),則可基本確定日糧濃度合理。否則,應該予以改進。我國大多數奶牛場泌乳牛群日糧濃度約在1:1.3以下,經產牛常出現繁殖障礙自然容易理解。
總而言之,能量因素對成母牛繁殖的影響可簡單理解為:如能正確運用,則可在維持正常體膘和有效抵消產后能量負平衡的基礎上,使產后繁殖系統功能重建過程順利完成并及早再次發(fā)情配種受胎。
二、 蛋白質因素對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影響有哪些?
反芻動物消化系統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其瘤胃可以合成氨基酸,這使探討蛋白質因素對奶牛群體繁殖的影響變得相對復雜。早期研究表明,日糧中粗蛋白過多將對繁殖造成負面影響。新近的一些實驗則證實:僅測定粗蛋白是不足的,應該更多地關注瘤胃降解蛋白和瘤胃非降解蛋白對繁殖的影響。現在業(yè)已清楚了解,高瘤胃降解蛋白水平將顯著降低奶牛情期受胎率。其機理是飼喂高蛋白質日糧會使血液和子宮分泌物的氨和尿素增加,同時亦能使血液或子宮分泌物的磷、鎂、鉀和鋅等離子增加,所有這些均不利于早期胚胎著床和發(fā)育。鑒此,日糧中瘤胃降解蛋白的供應宜以滿足瘤胃微生物最佳生長需要為準則,無必要過量供應。合理使用瘤胃非降解蛋白不僅能夠保證較高奶產量,同時對繁殖功能亦無不良影響。文字如此描述非常抽象,具體來講,在做日糧配方時,干奶早期、臨產前、高產牛和中產牛,其過瘤胃蛋白在粗蛋白的百分比需要分別是:30-35;33-38;34-40和34-38。手工計算非常困難,好在現在的營養(yǎng)配方軟件都會自動計算瘤胃非降解蛋白在日糧粗蛋白中的百分比,這自然大大簡化了平衡日糧瘤胃非降解蛋白的計算工作。有心的讀者會進一步詢問:“哪些飼料原料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含量高呢?”我收集了相關數據,整理如下表供大家參考。
三、 維生素因素對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影響有哪些?
一般而言,反芻動物可以自我滿足維生素B、C和K的需要。日糧配方中只需關注維生素A、D和E的供應。有必要強調的是,除在優(yōu)質草原放牧的牛群,其它任何牛群日糧配方中使用的飼料原料,其維生素A、D和E含量均以零值計算。換言之,日糧配方中需要整合進入的維生素A、D和E必須來自質量可靠的預混料。表2列明成母牛維生素A、D和E每日需要量。育成牛維生素A、D和E每日需要量則分別是:120000、20000和850國際單位。
維生素A、D和E均屬脂溶性物質,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我們以下簡述這三種維生素對繁殖的影響。
1. 維生素A
維生素A不足對奶牛繁殖的影響主要有:繁殖紊亂、死產、孱弱犢牛、胎衣不下、妊娠后期流產和活產犢牛死亡率高等等。維生素A缺乏還能造成夜盲癥和犢牛眼異常。歐洲發(fā)達國家新近研究表明,維生素A前體胡羅卜素對奶牛繁殖影響也很大。給予充足維生素A但不給予胡羅卜素會致奶牛發(fā)情異常、暗發(fā)情和囊腫性卵巢疾病等。
2. 維生素D
過去,人們通常認為維生素D與維持體內鈣磷代謝穩(wěn)定密切相關,維生素D缺乏常使犢牛鈣營養(yǎng)不良,造成佝僂癥。新近研究發(fā)見維生素D在維護正常免疫功能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維生素D缺乏,則奶牛健康狀況下降。但最重要的研究進展是:維生素D缺乏會致奶牛停止發(fā)情。以往預防維生素D缺乏比較容易:使奶牛多曬太陽或飼喂曬枯干草即可?,F時,由于奶牛24小時內飼喂在封閉牛舍,尤其是在需要人工照明的低屋頂橫向通風牛舍,難見陽光,所以必須從合格優(yōu)質預混料補足維生素D。
3. 維生素E
維生素E俗稱生育酚,可見其對繁殖的影響之大。維生素E對維持細胞膜完整、免疫和繁殖功能正常均非常重要。因此,維生素E缺乏常致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和乳房炎發(fā)病率升高。